更新于 1月2日

博士科研人員18人

1.7-2.7萬
  • 重慶渝北區
  • 經驗不限
  • 博士
  • 全職
  • 招18人

職位描述

學術/科研
招聘條件: (1)博士研究生學歷,35周歲以下,具有較強的創新思維,能及時了解前沿科技動態,根據具體崗位,在地質、地災防治、油氣、礦產、環境、生態、地理、信息等自然資源相關和相近專業。 (2) 熟悉科研平臺建設、科技成果轉化等相關政策,具備靈活應變的處事方向、學歷|能力、較強溝通協調能力及文字功底。 (3)為人誠實正直,有強烈的敬業精神、工作責任心、開拓和創新精神和要職責、工|團隊意識,有服務意識,能吃苦,性格開朗,善于溝通,親和力強; (4)具有管理類、科研類工作經驗者優先,身體健康。 崗位職責: (1)負責國家級、省部級科研平臺運行。 (2)負責科研信息化管理。 (3)負責科技成果轉化。 具體崗位要求: 1.監測預警技術崗1人: 專業:巖土工程、土木工程、地質工程、防災減災等地質災害防治相關專業 研究方向:地質災害監測技術、方法研究 要求:具備地質災害相關設備研發經驗或具有地質災害相關聲、震(振)動力學監測及數據處理經驗 2.監測設備研發1人: 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等相關專業或地災防治相關專業(對設備研發有基礎) 研究方向:設備研發及數據處理 3.地質災害防治理論技術研究1人 專業:巖土工程、土木工程、地質工程等地質災害防治相關專業 研究方向:地質災害風險評價與預警預報 要求:具備巖土結構面識別、模擬及數值計算或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技術在災害調查評價、監測預警領域應用經驗 4.地質災害綜合遙感識別研究1人 專業:巖土工程、地質工程、地理信息科學 研究方向:溝谷型災害(滑坡-泥石流)形成及轉化分析、區域降雨型滑坡穩定性評估、區域滑坡易發性評價、區域自然災害評估 要求:具備區域滑坡-泥石流災害鏈演化過程典型孕災條件分析評估,區域降雨型滑坡穩定性統計模型、物理模型分析,區域滑坡易發性評價人工智能模型分析,孕災環境、致災因子與承災體相互作用分析領域的應用經驗 4.地質大數據科研1人 專業:地圖制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 研究方向:地質信息化、地質大數據 5.生態環境研究崗1人 專業:環境科學與工程、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 研究方向:生態環境保護、低碳發展、環境保護規劃、環境科學等相關研究 要求:1、有較好的科研能力,原則上招聘應屆畢業生為主。2、熟練掌握GIS,CAD,Python,R語言等軟件,有較強的科技項目申報和組織能力吃苦耐勞,有野外站運行維護建設經驗優先。 6.生態監測與評價技術研究崗1人 專業: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環境科學與工程 研究方向:土壤碳匯、生態系統過程、生態遙感等方向或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監測與評價預警方向相關研究 7.土地規劃研究崗2人 專業:城鄉規劃、風景園林 研究方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國土空間規劃、土地利用規劃 8.技術研究崗1人 專業: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地球物理學 研究方向:地質構造、天然地震等分析評價 要求:有地質地震工作經驗優先 9.技術研究崗1人 專業:油氣田開發工程、油氣井工程、石油與天然氣工程 研究方向:非常規油氣開采理論與技術、油氣藏增產改造、油氣滲流理論與應用 10.技術研究崗2人 專業:古生物學與地層學、構造地質學 研究方向:三疊紀地層學、二疊紀碳酸鹽巖儲層地質學 要求:有博后經歷優先 11.地質科研1人 專業:地質學、地球化學 研究方向:礦物學、巖石學、礦床學 要求:本碩階段專業為地質相關專業 12.古生物科研1人 專業:古生物學與地層、構造地質學 研究方向:古脊椎動物學 要求:本碩階段專業為地質相關專業 13礦產科研1人 專業:礦產普查與勘探、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研究方向:固體礦產 要求:本碩階段專業為地質相關專業 14.耕地鑒定崗 專業:農業資源與環境、土壤學 研究方向:耕地利用、土壤分析 15.耕地質量研究崗1人 專業:農業資源與環境、土壤學 研究方向:土壤分析、土地質量

工作地點

渝北區重慶地質礦產研究院

職位發布者

羅鴻玥/人事經理

立即溝通
重慶地質礦產研究院
重慶地質礦產研究院(以下簡稱我院)為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直屬科研事業單位和技術支撐單位,成立于1953年,是一個具有50多年歷史的地質礦產科研單位。我院現有在職職工495人,其中大學本科及其以上學歷人員占80%以上,碩士研究生學歷以上的有191人,有多人被評為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突貢專家、重慶市學術學科帶頭人、重慶市百名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國土資源部百名優秀青年科技人才和各類專家等,中國工程院院士彭蘇萍任我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另有長江學者、國家973首席科學家、國家杰出青年基金人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有關領域首席專家等多人被聘為我院客座研究員、學術委員會成員、科技顧問,初步形成了重慶市乃至西南地區地質礦產和地質環境人才高地。目前,我院科技基礎平臺擁有“三中心、兩室、兩站、一會”,即煤炭資源與安全開采國家重點實驗室重慶研究中心、油氣資源與探測國家重點實驗室重慶頁巖氣研究中心、國土資源部重慶礦產資源監督檢測中心、外生成礦與礦山環境重慶市重點實驗室、全國頁巖氣先導試驗區項目管理辦公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慶市煤炭質量監督檢驗站、全國煤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礦井水質與廢物資源化分會。此外,我院還是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制定(修訂)單位、煤物理特性和化學成分分析標準物質定值單位、重慶市科委批準的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依托單位和國家基金委批準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依托單位。我院按照基礎性、公益性地質礦產工作、科研工作與市場經營并重的發展定位,立足于重慶市經濟社會發展對地質礦產和地質環境的迫切要求和需要,不斷開拓進取,開展的主要工作有:基礎地質研究(包括礦產地質,農業地質,生態地質,水、工、環地質);國家、行業以及地方標準研究、制訂與修訂;地質災害基礎理論研究;礦山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礦產資源勘查與技術服務;環境影響研究與評價;安全評估評價;實驗測試分析;地質調查與評價;固體礦產勘查與勘查工程施工;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編制,礦產資源儲量檢測與核實;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查、設計、施工、監理),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巖土工程(勘察、測試、咨詢、監理),水文地質勘察,工程測量;土地整理方案設計與施工;礦山設計,礦山安全程度評估及評價;計算機數字化及軟件開發等。為適應快速發展的需要,擬招聘以下中層管理崗位人員:
公司主頁
久久久久国产一级毛片高清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