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于 2月28日

科技招商崗

6000-12000元
  • 蘇州昆山市
  • 1年以下
  • 本科
  • 全職
  • 招1人

職位描述

學習能力國企應屆生人工智能
一、崗位職責 1.協助組織和實施日常各類線上線下科技招商工作; 2.協助負責資源渠道的開拓與發掘,收集和梳理項目信息; 3.負責各類科技、人才等方面政策的收集與整理; 4.完成領導交辦的其他任務。 二、任職要求 1.2025應屆畢業生,統招本科及以上學歷,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工科專業優先; 2.熟悉公司法等基本知識,對科技招商相關政策體系有一定的了解,有科技招商相關實踐經歷者優先; 3.具備良好的外語口語交流能力者優先; 4.有較好的溝通和團隊協作能力,工作積極主動、責任心強。

工作地點

蘇州昆山市工業技術研究院

職位發布者

劉先生/人力資源總監

立即溝通
公司Logo昆山市工業技術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為深化自主創新、加快主導產業轉型升級、提升我市科技競爭力、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昆山市委、市政府決定建立昆山市工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工研院)。2008年3月3日“昆山市工業技術研究院(籌)”正式揭牌,并成立了由市委張國華書記擔任組長的工研院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同時抽調科技局、經貿委、人事局等部門相關人員組成籌建工作小組,開展籌建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工研院各項籌建工作穩步推進。2008年7月,市科技教育園區建設有限責任公司和市工業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共同出資組建昆山市工業技術研究院。工研院是依法設立的實行企業化運作的獨立法人、非營利性科研機構,采用開放式、網絡化、集聚型的手法,重點圍繞昆山產業特色,開展技術應用研發和公共技術服務活動。工研院位于玉山鎮蕭林西路南側、葦城南路東側,占地面積123畝。一期工程于2010年6月投入使用,其中綜合大樓34100M2,主樓16層,附樓3層;綜合配套樓9610M2。二期工程于2011年6月投入使用,三幢人才公寓樓,總面積28800M2。兩大任務:引領新興產業集聚,服務中小企業創新。四大功能:自主研發功能圍繞市場培育和發展的區域性特色支柱產業的研發;圍繞現有產業共性技術的研發以及制約產業發展關鍵技術的研發;圍繞產業技術發展的前瞻性研發。公共技術服務功能設立面向中小企業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設立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所能共享的資源、信息公共平臺。技術轉移及孵化功能匯聚科技成果,為產業集聚發展和中小企業轉型升級提供資源和支撐。綜合配套功能提供適宜的物理空間,靈活的創新機制,健全的金融支持,強大的政策扶持及完善的配套服務,為入駐企業提供完備的增值配套服務。主要成果:在自主研發方面工研院確立了機器人、小核酸生物醫藥和新型平板顯示技術、物聯網四個自主研發領域,成立了智能機器人工程研究所、工業機器人研究所、小核酸生物技術研究所、新型平板顯示技術中心和感知技術研究所,引領昆山未來產業方向。在公共技術服務方面建立了江蘇省模具產業公共技術服務中心、民生用品國家重點實驗室、通訊系統及芯片設計測試高端平臺和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服務中小企業創新。在技術轉移及孵化方面建立了技術轉移中心,搭建產學研合作的橋梁,構筑科技成果轉化的服務平臺,提供高新、高質、高端產業的技術后盾,引進產業鏈上企業和項目30多個,提供全程增值服務。深化產學研合作方面南大昆山創新研究院、中科院微電子所昆山分所、昆山產業創新研究院、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昆山創新研究院、浙大昆山創新中心等先后落戶工研院,針對創新活動及昆山率先現代化開展研究,促進產業、技術、人才在昆山集聚。綜合配套方面建成72500M2,集商務、研發、居住于一體的高質量物理空間;形成了高效的管理機制、激勵機制、人才集聚和培養機制,共同促進科技創新。目標與愿景:通過五至八年的努力,工研院將初步建設成為在相關領域內能匯聚核心人才、掌握核心技術、創造核心價值并具有核心競爭力,為形成昆山的特色支柱產業創造條件的靈魂機構;在“官產學研金”創新體系中創新要素匯聚、創新機制靈活、有效引領和支撐企業發展的創新載體和平臺;以“無限服務,永續創新”的精神在進一步擴大開放條件下,在自主創新道路上延伸和拓展“昆山之路”的典范。真誠期盼:各位朋友,昆山工研院是個充滿活力的舞臺,更是創業夢想的空間,我們真誠的希望:有志于新興產業發展、以研發為目標的各類研發人員來到我們的研究所進行腦力激蕩;有志于攜帶成果、攜帶技術創業的人才及團隊,來到我們的孵化器加速成長;有志于加速發展、加速擴張的各類高科技企業,來到我們的產業基地加速騰飛;有志于服務于創新的各類科技中介、投資公司,來到我們的公共平臺,共謀發展。
公司主頁
久久久久国产一级毛片高清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