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于 4月24日

人工智能技術開發崗位

面議
  • 北京海淀區
  • 無經驗
  • 碩士
  • 校園
  • 招5人

職位描述

深度學習強化學習?大模型算法GPTRoBERTaBERTQ學習DQNTRPOTransformerAttentionLSTM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智能駕駛PyTorchTensorFlowKerasPythonC語言C++人工智能
一、崗位職責 1. 負責數據的收集、清洗和預處理工作,為模型訓練提供高質量的數據支持; 2.負責大模型算法的研究、模型訓練與優化,并能根據實際需求基于大模型搭建智能體; 3.持續跟進人工智能前沿技術,探索新的算法應用,推動團隊持續創新; 4.負責與業務部門溝通,理解業務痛點和需求,進行任務建模、模型訓練和持續優化,將模型能力轉化為實際的業務解決方案。 二、專業知識與技能: 1.編程能力: 1)熟練掌握python、C、C++等至少一種編程語言,具備較好的數學基礎; 2)掌握主流的深度學習框架,如PyTorch,能夠靈活進行模型訓練、調參和調優。 2.算法基礎: 1)理解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原理,熟悉主流算法及其適用場景; 2)掌握CV、NLP領域相關技術應用,對目標檢測、分割、語義理解、生成等任務應用有較深入研究; 3)熟練掌握Transformer架構,掌握大模型預訓練、微調、指令微調、RLHF等技術,熟悉模型壓縮技術; 3. 數據處理: 1)熟練掌握數據清洗、治理的技術及相關工具,有能力進行大規模、復雜數據處理; 2)具備數據挖掘、數據分析的能力,能夠從海量數據中提取關鍵特征; 3)有數據安全治理經驗者優先; 三、能力經驗 有大模型訓練、部署、應用實際經驗優先。 四、其他能力與素質 1. 強烈的責任心,較好的學習能力和自驅力; 2. 良好的溝通協作能力,能與團隊成員有效溝通。

工作地點

北京市海淀區友誼路104號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職位發布者

丁先生/人事經理

三日內活躍
立即溝通
公司Logo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航天五院)隸屬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1968年2月20日,首任院長是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經過53年的發展,已成為中國主要的空間技術及其產品研制基地,是中國空間事業最具實力的骨干力量。自1970年4月24日成功發射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以來,研究院已抓總研制并成功發射了300余顆航天器,實現200余顆航天器在軌運行,研制的航天器覆蓋載人航天、月球與深空探測、導航定位、對地觀測、通信廣播、空間科學與技術試驗六大系列航天器,實現了大、中、小、微型航天器的系列化、平臺化發展。研究院圓滿完成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北斗工程、高分工程為代表的重大航天任務,為實現我國航天三大里程碑跨越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研究院充分發揮航天技術的優勢和輻射帶動作用,不斷將航天新技術成果推廣到國民經濟多個領域。聚焦衛星應用、智能裝備、空間生物三大優勢業務板塊,打造了中國衛星、康拓紅外、航天生物三大業務發展主體平臺,形成了以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三大重點區域為主的區域布局。研究院堅持國際化發展戰略,積極踐行“一帶一路”倡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先后與俄羅斯、法國、巴西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宇航公司及空間研究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2004年實現了首顆商業衛星出口合同簽署。截至2020年底,已向國際用戶交付了20顆商業衛星,出口產品覆蓋通信衛星、遙感衛星、衛星應用、航天器研制基礎設施、宇航單機部組件和宇航元器件等。研究院打造了北京、天津、懷來、西安、蘭州、煙臺、深圳、內蒙古、杭州等產業基地,擁有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分系統研制生產、系統集成、總裝測試、環境試驗、地面設備制造及衛星應用、服務保障等配套完整的研制生產體系。研究院現有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9人,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11人,俄羅斯宇航科學院院士9人,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15人,全國技術能手40人,高級以上職稱人員7200余人。研究院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84項,其中特等獎9項;授權專利7700余件,榮獲中國專利金獎3項;省部級獎3000余項。研究院先后榮獲全國文明單位、全國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模范職工之家等榮譽稱號。面向未來,研究院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航天強國建設的系列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要求,以“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為己任,以“高質量保證成功,高效率完成任務,高效益推動航天強國和國防建設”為目標,大力弘揚航天精神,堅持改革創新,為加速推進世界一流宇航企業建設、支撐航天強國建設和世界一流軍隊建設不懈奮斗,為早日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公司主頁
久久久久国产一级毛片高清板